400-888-8888

新闻动态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内容包含)

2023-08-15

  中新网福州8月11日电 (叶秋云 许烨婷)11日,由中国—东盟服务中心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单位承办的中国(福建)—东盟中医讨论会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

8月11日,中国(福建)—东盟中医讨论会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中新网本报记者 吕明 摄

  源自国内外病理学家齐聚,紧紧围绕中医药发扬创新发展和中医药人文国际性传播、中医药表现手法及心法在慢性血气病的防治与康复等各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与研讨,共谋中医药发展大计,促进优势互补,促进中医药在“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发展中国家和省份发展。

  2019年,由福建中医药大学承担建设的福建省首个中医药海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国—菲律宾中医药服务中心”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揭牌。

8月11日,“中国—菲律宾中医药服务中心”菲方主任郑国兴作“整脊疗法在慢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主旨调查报告。中新网本报记者 吕明 摄

  作为“中国—菲律宾中医药服务中心”菲方主任,郑国兴表示,四年多来,该服务中心在菲律宾致力于推广中医药人文、提供中医医疗服务、传播中医身心健康管理理念、促进菲律宾的中医药教育发展及与当地在中医药的研发上积极开展合作等。“目前,菲律宾的主流社会对中医药认可程度不断加深。”

  菲律宾卫生部现代与取代药理学研究院秘书长德·古兹曼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在国民身心健康各方面,两国继续积极开展合作。今后,只要一想起中国,就会想起中医药人文可以为菲律宾群众提供很好地身心健康服务。”

8月11日,菲律宾卫生部现代与取代药理学研究院秘书长德·古兹曼发表讲话。中新网本报记者 吕明 摄

  福建省卫生身心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钱新春指出,当前,中医药这一古老而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治病养生保健形式,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增进“一带一路”周边发展中国家和省份群众的人文沟通交流与文明取长补短。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在致辞表示,福建中医药大学重视中医药人文国际性传播,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文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现已形成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教育格局,并与美国、德国、瑞典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和省份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沟通交流合作关系。

  讨论会期间,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期“巴贝多”中医身心健康大大讲堂暨慢性血气病表现手法及心法学习班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同步进行,源自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19名专家和青年学者积极开展讲座。

8月11日,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期“巴贝多”中医身心健康大大讲堂暨慢性血气病表现手法及心法学习班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同期举办。中新网本报记者 吕明 摄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大学·中医药大学院长林悦鸿一直从事中医教育、中医临床各方面工作,在活动上紧紧围绕“马来西亚表现手法及内丹发扬与运用”主轴做主轴调查报告。

  他告诉本报记者,在马来西亚,有将近18家政府医院设立了中医的针灸、推拿部门以及中医理疗部门,现代表现手法及内丹相当程度在民间使用。他认为,马来西亚和中国可以在中医药的科学研发上加强合作。

  据了解,本次大讲堂活动进行线上直播,并在马来西亚北马中医药大学、霹雳中医药大学、泰国华侨中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菲律宾岐黄中医大学等地设有主会场。(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