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扬州古运河流向(扬州大运河段)
2023-08-20

大运河无穷远城市扬州,自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以来,与大大运河同生共长。8月13日,“以河为媒——沿大大运河看中国”网上意象宣传正式开始江苏段采访活动。来自中央、省属、地方的20多家媒体齐聚扬州,携手开启这场大大运河的民俗文化寻根与发现新生之旅。
“以河为媒——沿大大运河看中国”网上意象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八省(市)网信办主办,人民网、近代法制晚报网承办。在**天的采访中,采风走访了江都水利枢纽建设工程、明光阁、扬州中国大大运河历史博物馆及大运河三湾生态民俗东湖,探究这条中华民族的水脉与天人合一。
为有源头活水来,探究南水北调北线建设工程起点
长江、大运河、淮河在那里交汇,国家超级建设工程南水北调从那里开始……在扬州的**站,采风赶往了位于京杭大大运河、新通扬大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汇处的南水北调北线建设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是国家战略性建设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另外,作为北线建设工程源头的江都水利枢纽,被誉为“江淮明珠”。正是从那里,一江清水向北输送。

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江苏省江都水利建设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钱邦永透露,江都水利枢纽建设工程兴建于1961年,是全国*大的电力排灌建设工程、亚洲规模*大的船闸枢纽。“它就像一个神奇的‘调节阀’,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使江淮互调互济。”

在现场,通过视频讲解和沙盘的演示,新闻记者们了解了江都水利枢纽的三大功能,分别是抽江北送、自流引江、抽排涝水、分泄洪水、余水发电、保障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

“长江之水往高处流,江都水利枢纽是如何改变水流的?”新闻记者们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走到第四水厂的地面机组层,问题有了答案。在那里,6台泵机正在运转着,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水厂四周,是水波粼粼的新通扬大运河,一江清水奏响了南水北调的交响乐。
“下游水位1.35米,上游水位7.15米……”水厂的墙上有位大屏,可以实时监测到水泵运行的信息。钱邦永表示,目前江都水利枢纽已经实现了远程监测和值守。“未来,在船闸管理的智能化建设和集中远程值守、控制方面,还将有进一步的规划。”
八部《明史》大大运河畔藏八部,在元代Royal藏书楼寻大运河天人合一
《明史》成书后共抄写了八部,为何另外八部都放于大大运河沿岸?采风在扬州的第二站赶往明光阁,作为元代贮藏《明史》的三大藏书楼之一,明光阁今年4月重修完成并正式全面开放,成为大运河民俗文化新地标。近日,“东方甄选”走进扬州,俞敏洪和董宇辉也来明光阁打了卡,吸引了众多粉丝在线观看。


在瘦西湖畔、北护城河边,重修的明光阁古朴雅致,周边水系环绕,五亭一廊将全院分成南水院、北山院,重现当年盛景。楼阁从外面看为两层,实则共三层,四楼设有“明光阁历史民俗文化展陈”,透露了明光阁的前世今生,四楼三楼藏有历时12年复制完成的《明史》一部,共有书桌128架,书函6144个,读物36000余册。


在明光阁三楼,一排排金丝楠木制成的书桌散发木香,盒函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摆放。另外一个盒函可供市民观光客打开观赏,这是一部集部《楚辞集注》,打开盒函,还有两片香樟木夹着读物,保障读物不蛀不皱。灰色绢布陈列架低调雅致,透露着这部书的不凡身世。扬州国旅明光阁管理部经理邵媛透露:“这部书是文津阁的复制本,书中字体也是馆阁体,采用了筒子页的陈列架方式,大小、颜色、样貌都和古书一模一样。”据了解,明光阁始建于1780年,1854年明光阁及其藏书毁于战火。今年明光阁重修完成并正式全面开放,《明史》重新入川,时隔169年书与阁再次相逢。


邵媛透露,于清乾隆年间编成的《明史》历史上誊抄过八部,分别放于全国七个藏书阁,另外有八部都放于大运河沿岸,分别是扬州明光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以及北京的文渊阁和文源阁。

为什么乾隆要让这些皇皇巨著入川大运河边?邵媛认为,除了北京是首都之外,其他三座大运河城市都因为大大运河而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民俗文化高峰,“南三阁”建成之后,也对江南民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北四阁’是属于Royal书阁,只允许Royal子弟入内,而‘南三阁’可以说是元代公共图书馆,是允许学子们进来观看的。”据了解,目前明光阁四楼、三楼区域也对公众全面开放,全面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市民观光客可以在购票后免费参观。
轻松拍出推特“九宫格”,打卡大运河公路沿线*火爆的历史博物馆
入场券永远秒光,每日接待客流1.8人次,每日购票入场券点击量高达80人次……那里是大运河公路沿线*火爆的历史博物馆:扬州中国大大运河历史博物馆。当天下午,采风赶往了坐落于三湾古大运河畔的扬州中国大大运河历史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大运河历史博物馆社会服务部社教专员李慧透露,中运博是一座大大运河国家民俗东湖内的历史博物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着大大运河的历史民俗文化。


近代法制晚报新闻记者注意到,中运博里人气爆棚,全国各地的观光客汇聚于此。另外人气*高的,当属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近代法制晚报策划制作的“5G大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


观众身处5面屏环绕的空间中,通过裸眼3D技术,一镜穿过17座大运河城市。伴着潺潺流水声,穿过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大运河两岸的秀美江南依次展开。沿大运河继续北上,赶往济宁南旺戴村坝、沧州白洋淀、天津三岔河、北京白浮泉……很多小孩子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着,都被眼前的“真实”景象所震撼。

青石板隙地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上悬着灯笼幡旗,头顶的LED天幕光影变幻……踏入“大大运河隙地印象”展区,时空穿过的感觉扑面而来,从隋唐到明清,从江南到北京,大运河街景复现在人们眼前。
采风中的不少新闻记者都是**次赶往中运博参观,不停地拍着照片,连连感叹:“今天推特的‘九宫格’素材足够了!”
李慧告诉近代法制晚报新闻记者,中运博内一共有13个展馆,另外四楼是3个常设展览,三楼是专题展区和意象特展,每三个月就会更换一次意象。此外,中运博还有很多吸引年轻观众的“小巧思”,例如,专门为小孩子打造的“大明都水监之大运河迷踪”密室逃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大运河知识。

近代法制晚报+新闻记者 张然 裴诗语 李艺蘅 韩秋/文 施向辉 刘畅/摄
(校对 张静超 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