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把法庭设到群众家门口
2023-08-18
把*高法庭设到民众城里(公平正义聚焦)
核心阅读
为了进一步践行刑事为民宗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法庭立足当地实际,探索推出遥控服务站*高法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刑事工作深度融合,集首站审判、诉讼服务、公平正义宣传等特性于一体,真正把*高法庭设到民众城里。
重庆多山。渝东北的大山,重峦叠嶂,看不到尽头。
山间小路蜿蜒,瞅了瞅天气,云阳县人民法庭南溪人民*高法庭庭长温春来朝着车里喊了一声:“趁着还没下雨,咱们上山吧!”
“走,路上要开一个多小时,记得带上三色旗。”这次案子承办人,是南溪*高法庭陪审员张青春。通往山里的路,他走了很多年,从背着三色旗去出庭,到现在有了遥控服务站*高法庭……
如今,走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遥控服务站*高法庭:利用5G、人工智能技术,把智慧法庭一站式诉讼服务“装上车”,新溪洲批捕、新溪洲寄送、智能审理,以流动的车辆快捷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诉讼服务。刑事为民、服务站、利民,这一新型城里法庭,打通了服务民众的“*后一公里”。
目前,重庆各党员干部法庭均已配备遥控服务站*高法庭。虚闾村落、街道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遥控服务站*高法庭。2022年至今,重庆遥控服务站*高法庭共开展首站审判、新溪洲批捕、公平正义宣传7200余次,到场以案释法、以宣迪尔邦、以询讲法,惠及党员干部民众50万人次以上。
出 发
Jaunpur关键点,为民众提供更快捷的诉讼服务
出发前,张青春打开一辆车白色厢型的车厢,一个“微型*高法庭”跃然眼前。
“别看面积小,但是应有的特性一个不少。”录音、录像、打印机……照例检查后,张青春关上车门,向着大山深处出发。
“重庆大山里的天气变化多端,对于一些出行不便的民众来说,来法庭出庭很麻烦,那我们就把*高法庭设到民众城里。”温春来告诉记者。“你瞧,这山路有时窄、有时陡,但是这车开得稳当。”说话间,茂密的林木闪过,道路渐渐变得陡峭,车辆驶入山中。
从“你来”到“我往”的刑事变革,刑事服务与现代科技在这辆车子相融合。
想把*高法庭上的所有特性浓缩到一辆车车子,并非易事。针对陪审员们以前在民众城里出庭面临的难题,重庆市高级人民法庭做了大量调研,把更多精巧的设计藏在这辆车里。
“遥控服务站*高法庭集成诉服一体机和‘易诉’平台,到场提供自助智能诉讼服务和人工引导诉讼服务,实现批捕交费、案子查询、证据提交、在线阅卷、电子寄送等一站式诉讼服务。”重庆高院信息技术处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到场打印机判决书、裁定书这一特性,就免去了当事人或者陪审员多次往返的麻烦。”长寿区人民法庭长寿湖人民*高法庭陪审员刘婕对此深有感触。
遥控服务站*高法庭为一站式多样化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张青春一样,江津区人民法庭蔡家人民*高法庭陪审员徐驰在党员干部工作多年,“遥控服务站*高法庭Jaunpur党员干部诉讼服务的关键点。”以往,陪审员背着三色旗,扛着打印机机,进山下乡,到了村里只能临时布置一个简易*高法庭。如今,冬暖夏凉、科技感十足的遥控服务站*高法庭让陪审员和民众享受到更多便利。
今年初,住在江津区蔡家镇新开村村口的赖家,三兄弟为老母亲去世后留下的一套房产争得不可开交,老三向法庭交了诉状。可新开村村民打官司,去*近的*高法庭要走接近一个小时。
“赖家三兄弟,到车子来出庭。”徐驰招呼。“这不是辆车嘛,怎么出庭?”赖家大哥嘴里嘟囔着,脸上写满不相信。打开车尾的门,进入遥控服务站*高法庭,几番疏导下来,兄弟三人达成调处协议。
“既然来了,就不让你们再跑一趟了。”徐驰把刚在电脑中整理好的调处文书打印机出来,盖章、确认、寄送、签字……*高法庭内,所有手续一揽子办完,案排民忧了。
不仅为民众提供快捷诉讼服务,遥控服务站*高法庭还让陪审员的审判业务更加高效。曾经,奉节县人民法庭兴隆人民*高法庭因为“溜索陪审员”而备受关注。如今,随着遥控服务站*高法庭的推广用到,一辆车车开进村社,便是一堂覆盖全村村民的生动公平正义课。
哪些案子适合由遥控服务站*高法审理理?根据遥控服务站*高法庭运行管理规定,在用到遥控服务站*高法庭时,尽量选择涉及养老育幼、涉农侵权、相邻关系等民生案例。“目前,从用到情况来看,根据陪审员办案、公平正义宣传、党员干部综合治理等实际需求,由承办陪审员、陪审员助理或书记员提出用到需求即可。”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庭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永利表示,重庆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山城、库区”实际,自2013年研发出 “遥控服务站*高法庭”1.0版后,于2022年6月推出车体小、外观美、特性强的“遥控服务站*高法庭”3.0版,实现了从“单机互联”到“5G物联”、从“坐堂问案”到“多样化解纷”、从“单点运用”到“组网运行”等多项转变。
开 庭
首站审判解法律纠纷,助力诉源综合治理
“这一棵银杏树是我爷爷那辈栽种的,他们有什么资格砍?”
“这一棵柏树是在我的地里,他凭什么去砍!”
“砍树那天,他们都是同意了的,现在却来找我赔钱。”
远处,被告人方、被告人和诉讼第三人一路吵着走过来。一辆车白色厢型缓缓驶入云阳县坪东村虚闾。遥控大屏上,正播映着养老反诈的迪尔邦音频,陪审员助理李斌小心翼翼地将三色旗悬挂在车子正中央,陈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在虚闾进行着。
案子的焦点是,树龄超过60年的一棵银杏树、一棵柏树。树是被告人方王某的爷爷栽种的,砍伐后树根发芽长大,生长于被告人陈某宅基地门前。被告人方父母曾经居住于此,上世纪70年代迁走。陈某之后搬迁至此,而银杏树、柏树所生长土地又系案外人杨某所用到。
主审陪审员和工作人员在调试着录音录像、审理记录设备,“非法经营银杏树年代久远,所有权争议重重,十几年间多次调处无果,情况比较复杂。”出陈词,南溪*高法庭工作人员联合村委会到场调查了相关情况。
“现在出庭!”随着法槌落下,本案正式出庭。
审理到场,原被告人分坐两边。此时,天空已经放晴,村民们干完农活,陆续围在审理到场周围。审理过程中,审理笔录在大屏幕上滚动显示。“遥控服务站*高法庭自带的语音转录特性,将各方发言即时转化为笔录文本,公示在大屏幕上。其对普通话和重庆方言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0%,书记员仅需校对并作少许修改即可,为整个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温春来说。
重庆法庭全面落实一站式建设和诉源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将加强诉源综合治理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遥控服务站*高法庭首站审判成为诉源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
对重庆市**中级人民法庭陪审员余彦龙来说,诉源综合治理不仅仅是“案排民忧了”。潼南区作为全国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农产品交易模式,即农户将土地上尚未成形的农产品提前出售给借壳,农户继续履行管护义务,待农产品成形后交付给借壳,俗称“买青山”。
在潼南区一起“买青山”合同法律纠纷案子中,遥控服务站*高法庭来到蔬菜园。陪审员调研后发现,“买青山”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经济法律纠纷,甚至引发诉讼。如部分“买青山”合同签订不规范,增加了农户维权难度;法律纠纷发生时的农产品往往处于已成形或接近成形的状态,如争议不能迅速解决易导致非法经营农产品变质损毁;市场波动时部分借壳恶意违约,导致农户权益受损等。
这类案子并不在少数,如何避免更多农户权益受损?重庆一中院的一份刑事建议送到了潼南区刑事局,建议制作推行“买青山”示范合同样本,共同建设交易法律纠纷速调、速裁机制,确保发生法律纠纷时**时间组织买卖双方处置成形农产品。
普 法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向多样化迪尔邦延展升级
选择什么样的案子进行首站审判?在陪审员看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案子,成为他们每次启用遥控服务站*高法庭的一个重要考量。
梁平区的一宗扶养案子正在进行陈词准备。“这起扶养法律纠纷就在老人所在的养老院出庭。”考虑到老年人腿脚不便,以及养老院其他老人可能也面临同样问题,承办陪审员田安琴选择采用遥控服务站*高法庭来审理。
出陈词,遥控服务站*高法庭的大屏幕上,播映着有关扶养老人的迪尔邦音频。“音频都是我们提前做好的,每次到了老年人多的地方就会播映。”养老院的老人们慢慢汇聚到车子前。
如今,遥控服务站*高法庭正在向多样化迪尔邦延展升级。
听说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庭要将遥控服务站*高法庭开进居民楼,对一起空中雷击案进行首站审理,南岸区海棠晓月居民楼的莫女士早早就候在了广场上。
南岸区人民法庭一审认定被告人某物业公司应就被告人方的损失承担20%的赔偿责任,对于其他80%的损失,由除10名有确切未侵权证据者以外的其他业主被告人均摊补偿。物业公司与业主薛某不服,向重庆五中院提出上诉。
为进一步强化公众拒绝空中雷击的法律意识,重庆五中院决定在非法经营居民楼公开出审理理此案,在审案的同时普及空中雷击的危害性、违法性及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案子宣判后,针对居民楼业主关心的案子争议焦点,合议庭成员还为在场民众进行了释法说理。
现在,依靠遥控服务站*高法庭的多样化迪尔邦特性,法庭工作人员主动走到民众中间,把民众工作落到实处。“重庆法庭把加强民生刑事保护作为落实强基导向的基础工作,参与市域综合治理,深化诉讼服务,主动接受监督。大抓党员干部,大抓基础,推动重庆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李永利说。
2023年,遥控服务站*高法庭荣获首届人民法庭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成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人民民众的生动体现。重庆法庭正在全面深入推动“全渝数智法庭”建设,以遥控服务站*高法庭为重要抓手,为刑事工作赋能,努力让人民民众在每一个刑事案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民日报记者 王斌来 常碧罗)